改造和提升刀具制造产业
但是现在,我们的许多刀具企业却只是热衷于模仿国外公司的产品,然后再打价格战。一位汽车制造行业的刀具管理者曾经告诉我,他们那里经常有一些国内刀具企业拿着仿制的国外刀具,去他们那里试验。由于仿制者大多对被仿制产品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地依样画葫芦,在一些相对复杂些的产品上很难达到被仿制品的质量水平。这样的试验一多,影响了生产线的节拍,他作为刀具管理人员也有困难。他对我说,那些刀具制造企业难道不能在自己那里先多作些分析研究,在自己那里先进行一些基础试验,得到一个有些把握的结果再来我们这里试验吗?
坦白地说,许多国内刀具制造企业缺乏研发力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株洲钻石的何云博士已经离开企业而去了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刘钢博士正在以上海工具厂引进的第一个博士的身份进入上工,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国内刀具企业研发人才的匮乏或困境。在我曾经服务的美国肯纳金属公司,光是涂层研发部门就有好几个中国的博士。国内刀具企业的发展模式决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仿制上,只有研究、改进、发展、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刀具企业在未来有立足之地。
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
温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过去人们常说,刀具是机床的牙齿。高档数控机床的牙齿应该就是高档的数控机床用的刀具。
我们可以想象,高速的数控机床需要什么样刀具?
为了保证刀具能适应高转速的需要,我们需要刀具有良好的动平衡性能。刀具本身的精度不高的话,就会产生系统性的不平衡,这样的刀具在镗孔时会造成孔的圆度不好,在铣削时会使各刀齿受力不均而产生振动,还会由于离心力造成机床主轴承受额外的载荷而提前损坏。
为了保证刀具能承受更高的离心力和切削力,我们又要求刀具具有更高的强度与韧性。从刀具材料上细化材料,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增韧,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刀具的结构优化,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在今年夏天我们即将举办的中国刀具设计制造培训课程2008上,我们就计划约请有关专家讲解有关使用各种计算机工具对刀具进行优化设计(如减少应力集中)等,也计划约请有关专家介绍国内外刀具材料的新近展,力图使国内刀具厂商能够制造出更符合更高转速或更大切削载荷的需要。
我还曾经打过这么一个比方,机床和刀具的关系还好比汽车和其轮胎之间的关系。如果仅仅重视汽车而不重视轮胎,很难发挥汽车应有的效果。很难想象,如果在著名的“奔驰”或“宝马”汽车上安装自行车式的轮胎,这汽车能高速而又安全地行驶,快速起步或制动,行动自如。机床的使用者们在开始使用数控机床的那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认识刀具对于机床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并不奇怪,但刀具业的从业人员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引导,甚至认为市场上就是需要“在宝马汽车上配用自行车式的轮胎”,从而忽视新产品的研发和已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忽视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级,忽视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就必然会越来越陷入价格战之类的泥潭而难以自拔,为企业的将来蒙上阴影。
现在的许多数控机床大量使用从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刀具来进行加工。我并不反对使用进口刀具,问题是我们如果所有领域应用的高精尖刀具全部来自国外,那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就不完整。义齿(即假牙)在我们自己的牙齿无法完成咀嚼任务时的确可以为我们所用,但终究不如自己的牙齿那样得心应手。希望我们的刀具制造业能研发、制造出我们自己的铁齿铜牙,服务、配套于我们的装备制造业。
刀具制造业实际上必然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环节。也许这个环节看上去不是那么地显眼,但它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贯彻温总理关于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工作中,必须自觉地将刀具制造业置于其中,加以认真、切实而有成效地改造和提升,从而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真正振兴,提高我们的制造能级。